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796|回复: 0

成渝双城志:山水相依③|共拥一个生态圈川渝携手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8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0
发表于 2020-4-23 13: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5:29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杨金祝 柴枫桔
公元759年,李白因为安史之乱受牵连,被贬至贵州。当他抵达白帝城时,忽然收到朝廷赦令,惊喜交加,随即决定下江陵。这是李白第三次走三峡,在充满激流险滩的沿途,他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名句。
600公里外的成都在李白眼中又是什么样?答案同样在诗中给出:“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对诗人而言,意象总有非凡意义,以巴山蜀水写下的诗作见证了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诗歌意象的背后,何尝不是四川盆地中,巴与蜀这对同胞兄弟自然风光的记录。

图片来自网络
翻开中国地图,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第二级,从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倾泻而下。四面环山的盆地之中,发轫于青藏高原的长江穿流而过,奔腾不息。
山与水重塑了四川盆地的地形地貌,在第二级阶梯的盆地中形成了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巨大的海拔落差,明显的垂直带谱又造就了生物多样性,这里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明。烟火人间三千载,巴蜀大地孕育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一个温和而沉静,一个刚勇又热烈,文物古迹遗址也别样精彩。
从青城山、峨眉山到长江三峡,从乐山大佛、都江堰水利工程到大足石刻……若将四川和重庆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这里闪烁着中国版图上最为耀眼的文旅资源禀赋。
世遗汇聚、5A成珠的巴蜀大地上,一幅“串珠成链”的世界文化旅游图景正徐徐展开。
高低
错落
四川高山与重庆峡谷共生
四川大学教授杨振之是地道的重庆人,18岁入川,此后一直生活在成都。在他看来,四川与重庆根植共同地域,水域相通、地域相连,但切割开来,又各有千秋。而这一切,都要从地理成因说起。

杨振之 受访者供图
从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接入,四川盆地由邛崃山、龙门山、大巴山、武陵山、云贵高原北坡环绕,形成盆地地貌。龙门山、龙泉山和邛崃山之间,岷江、沱江合力形成沃野千里的冲积扇平原。在成都平原以西,高山峡谷与大江大河并行。
杨振之指向四川盆地的两端,“你瞧,山水格局一致,四周的河流都汇流长江。所以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在大尺度地理格局上,两地基本具有共通性。”共通性之外,四川与重庆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中小尺度的地貌上。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造成地壳隆起、变形并抬升,从而形成青藏高原。在与四川盆地接壤处,地壳运动并未停下,由此,毗邻青藏高原的川西地带形成了群山争雄、江河奔流的画面。
一千多年前,杜甫推窗看山,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绝句。如今,四川人仍旧喜欢在天晴的日子里遥望雪山。
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被誉为“蜀山之王”,是世界上最东边的海拔7000米级雪山。以王岗坪、牛背山、四姑娘山、巴郎山、雀儿山为观景平台,群山耸立,巍峨错落。山峦叠嶂之间,高山峡谷和垂直带谱美不胜收。
四川盆地的另一端,虽没有高耸入云的雪峰,重庆却是世人皆知的山城,这是为何?走在重庆,这里平地稀少、河川纵横,地图上一道道山岭和一条条山谷相间排列,相互平行逶迤延展,“是典型的平行岭谷。”杨振之说。

航拍重庆周家山大桥  新华网龚祖章 摄
平行岭谷地貌之上,长江一路奔腾而来,川流不息的江水选择穿山而行,在坚硬的岩石山体切穿之处,形成了峭壁对峙的峡谷。长江一路向东,从奉节到宜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依次形成三大峡谷: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便是长江三峡。
在重庆,知名度较高的峡谷就有60多处,是名副其实的“峡谷市”。万年江水造就了幽深峡谷,宛如山水画廊,连绵起伏。在杨振之看来,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亿万年来,在四川盆地的两端,高山与峡谷就这样互相遥望,构筑起盆地四周一道道生态屏障。
生物
多样性
珍稀动物在巴蜀大地繁衍栖息
四川盆地因毗邻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巨大的海拔落差,明显的垂直带谱造就了生物多样性。加之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水土宜居的自然条件,成为珍稀动物栖息的宝地。这里物种多样、基因多元。
在外来者眼中,“国宝”大熊猫几乎是四川的代名词。

碧峰峡基地里可爱的大熊猫
从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四川宝兴县延伸,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涵盖了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等几十处旅游景区,“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85%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杨振之说。
“作为活化石,大熊猫一般生活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地。”杨振之提到,大熊猫在四川的迁徙走廊非常清晰,“从邛崃山到龙门山,一直到甘南和陕南地区。”
某种意义上来说,大熊猫也是自然环境的“监测器”。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宜宾市屏山县成为新增的4个分布县之一,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大熊猫潜在栖息地正式升级为栖息地,“这是很稀奇的。”杨振之表示,这意味着四川从南到西、再到北,整个条带都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重庆的东北角,大巴山、旗杆山、万倾山等平行岭谷交错,山峦之间隐藏着一颗“明珠”——有“伊甸天国”美誉的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旅游业生态完好的处女地。
大区域的原始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稀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就在去年,红外线相机记录下这片人迹罕至之地的珍稀动物足迹:抓拍到包括狍子、鬣羚、毛冠鹿、野猪,以及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斑背噪鹛在内的21种珍稀类陆生动物与鸟类。其中,狍子在重庆地区更是首次记录。
“从长江谷地到2000多米海拔的山地,重庆的垂直高差也非常大,具备孕育生物多样性的条件。”杨振之分析道,良好的生态环境给珍稀动物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也让这里成为珍稀动物的天然基因库。
类似的生物群落串联成四川盆地上星星点点的风景,隔山相望,古老又神秘的文明从这里发祥。同在一个生态圈的巴蜀大地,从遥远的岁月中走来,成为亿万生灵栖息的宝地,生生不息。
强强
联合
川渝携手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重庆有9个5A级景区,其中长江三峡是自然风光的集大成者。三峡的壮丽与险峻,人们在“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中就有过见闻;四川有自然遗产3处,文化遗产1处,自然文化遗产1处,自然的馈赠之外,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皆是文化的沉淀和延续。

图片来源:峨眉山景区公号
如果将川渝看作一个整体,这里的文旅资源在全国位居前列,“除了没有海,基本上其他旅游资源都有。”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打造将两地的文旅融合推到了全新的起点,杨振之表示,川渝两地可强强携手,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巴黎圣母院传世,古老的智慧通过这样一处建筑与世界实现时空对话;在罗马斗兽场,古罗马文明还在轻声咏叹。
“不只是地理因素。”杨振之提到,在文旅资源形成中,也有文化性格相辅相成。纵观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文化基因是无法复制、无从取代的根本所在。
陕西西安,兵马俑、西安城墙、世界古都、丝路起点等世界级文化标识的影响力还在强化;顺着长江往下,围绕长江、大运河、杭州湾等水系和独特资源,长三角地区正在深挖“中国文化、江南韵味”的独有名片。
川渝如何强强联手?杨振之表示,两地应共筑文化发展高地,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由此,溯源城市的文化性格成为认识文旅资源的进阶之路。
3000年的岁月里,两地都被赋予了层层色彩,“巴与蜀,一个刚勇,一个温和。”在重庆,刚勇又热烈的城市基因始终生机勃勃,如散落在苍茫群山中的坚硬岩石,影响着城市的文化底色;在四川,李冰治水后,成都平原实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优渥的自然环境带来相对富庶的生活,也养成了休闲、从容、包容的心态,注入到蜀地的文化基因里。
中央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中提出,要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这是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杨振之说,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还须先解决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即巴蜀文化在世界文化上的地位,“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它。”
对话专家

杨振之,四川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旅游管理专业和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专业博士生导师。
封面新闻:重庆有9个5A级景区,四川有自然遗产3处,文化遗产1处,自然文化遗产1处。从全国版图来看,两地的文旅资源有什么特别之处?背后的成因分别是什么?
杨振之:如果单从旅游资源的丰富度来看,四川更加多元化、多样性,资源级别也更高。其中四川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地貌的多元性。
四川位于我国地势三个阶梯中的第二级,从青藏高原过来落差很大,旅游资源丰富,除了没有海,基本上其他旅游资源都有。并且质量也很高,有大熊猫栖息地,也有其他各种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排在全国前列。
对比起来,重庆就要稍微单薄一点,但也有个性化和独特性。它的地形地貌,总的说来就是一个个的平行岭谷,再加上长江三峡的谷地等。重庆的东北区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所在,沿着东北向东南,这一带是它的精华,长江三峡就位于这里。
重庆除了峡谷景观以外,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也很惊艳。在武隆,这里的喀斯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族多元化方面,重庆要比四川少一点,主要是土家族、一部分苗族以及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封面新闻:在外来者眼中,被巴山怀抱的重庆和蜀水流淌的四川似乎没有太大区别。实际上,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两地的文化性格的?
杨振之:一个地方的人文性格,往往会打上地理性格的烙印。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改造自然,人们使用的劳动工具可能不一样,住的房子也可能不一样。长期下去,慢慢会形成一种群体的性格。
从外人看来,巴蜀之间的差距确实不是太大,两地的地理环境、生存环境差不多。但是从中小尺度地貌来看,或者从两个城市周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来看,还是有差距的。
古人说“巴出将,蜀出相”,这6个字已经隐含着群体性格存在的差异。巴国出将,因为巴国人要刚猛一点;蜀国出相,因为蜀国人更温和一些,文化积淀要深厚一点。
这里也有气候条件的差异。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河谷地带,夏天很热,所以这边的人要火爆一些,直爽一些;同时由于山地环境丰富,可能还要刚勇一点。成都这边,尤其在李冰治水以后,旱涝保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老百姓养成了一种休闲、从容、包容的心态,慢慢孕育出蜀国自身的文化。
两地之间基本特色是相通的,共性是最主要的。在共性基础之上,存在两个文化群、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化。不过随着交通越发达,融合度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两地的差异化越来越小。
封面新闻:您会怎么形容四川和重庆的文化性格?
杨振之:我觉得重庆的性格就是直率、刚勇。敢作敢为、敢打敢拼是重庆城市的性格,也是重庆人的性格。成都要温和、沉静一点。
按照孔子说的“智仁勇”,成都算是“智”,重庆算“勇”,两地都有“仁”的特点。
封面新闻:成渝两地的差异化越来越小,有没有可追溯的时间阶段?
杨振之:巴文化和蜀文化的融合严格来说也是分阶段的。通过零星的历史记载,可以得知秦灭巴蜀之前,巴文化和蜀文化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第一阶段是秦灭巴蜀以前、商周时期,这时巴文化、蜀文化差距比较大,性格分异比较明显。
第二阶段是在秦灭巴蜀以后。蜀国、后蜀等割据政权以“蜀”命名,强化了蜀国文化,这时蜀国文化已经融入全国的大文化系统中,特色性和差异性不是那么明显了。这意味着作为地域文化,蜀文化在秦汉之后,并入大一统的中华文化之中。
第三阶段是清朝初年以后,应该说更加融合。虽然巴国、蜀国是秦统一巴蜀之前的称呼,但实际上两支文化还是一直这样称呼。张献忠屠四川以后,四川盆地的人口锐减,到了清代初年,大量移民进来,产生了一次新的融合。不仅有湖广填四川,还有福建西部、广东梅州、江西赣南的客家人进来,这些地方的文化进来以后,把自身的文化和巴蜀的文化又进行了一次大融合。这次融合以后巴蜀差异就没这么大了。
到了近代以后,交通越来越方便,融合度越强。
封面新闻:如今的奉节以前叫做夔州,是出三峡的关口,这在历史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杨振之:要从四川盆地走出去,有两条主通道,一条是东出口的,一条就是金牛道。金牛道是官道,从剑门关一直到棋盘关,打通关中的道路,这条通道走向长安、洛阳。现如今蜀道正在申遗,金牛道也是蜀道的主干。
另一条就是从重庆经过长江三峡的东出口。这条道路要艰难一些,有很多险滩,但是它要方便一些,可以坐船。事实上,古人已经征服了航道,从这条道出去更顺利一点。
这两条道路都是古蜀与当时中国主要发达地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连接的主要通道。当时的四川人,要求功名、有出息的话,肯定要出川,夔门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是一个门户,是重要驿站,是集结地,也是军事重镇。
三峡夔门也是诗人朝圣的地方。李白出川就是走的这条路,写下了《早发白帝城》,杜甫也在这留下过诗篇。
封面新闻:溯源城市文化,对优化文旅资源有怎样的意义?
杨振之:习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巴蜀文化走廊,这是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两地在文化和旅游发展方面,我觉得要解决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即巴蜀文化在世界文化上的地位,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它。
川渝要建设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那么巴国、蜀国文化怎样才能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需要充分论证、认知和传播的事情。
巴蜀文化也留下了很多东西,以蜀学为例,从司马相如、扬雄,到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到后来的巴金、郭沫若,整个蜀学是连贯的。怎样去构建蜀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在世界文化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首先需要解决文化之根,同时还要解决文化的传播。要把文化当作一种旅游资源,并转化成产品。在转化成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或许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或许是与乡村振兴融合,也可能要与科技进行融合。
然后就是推广。要把它作为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世界级的文化。虽然它是地域文化,但越是地域的就越是世界的,需要提炼进而在全球推广。
最后是服务体系怎么配套,做好服务、接待和基础设施。
封面新闻:成都和重庆都是“网红”城市,文旅产业发展共融共生。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发挥网红城市的效应,集纳新特点?
杨振之:网红城市有一个好处在于,它能很快引爆大家的眼球,吸引很大的人流量。但仅仅靠网红是不够的,还是得深挖文化、展示文化,让游客多停留一下,让游客多消费一点。
宣传只是一种手段,更多的还是文化本身。关键在于游客来了以后,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如何进行高质量配套,如何让大家消费得更多、玩得更爽、停留的时间更长,那才是最真正的东西。
封面新闻: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过程中,文旅行业两地将迎来哪些新机遇?
杨振之:两地合作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我觉得重庆还是很大气,比如四川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一直没有改名,这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品牌。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双城之间的合作确实能实现一体化。
再比如说,川菜不可能改成渝菜,川剧不可能改成渝剧,所以我觉得巴和蜀之间的文化融合,很多东西很难分得清楚。
所以两者之间要做到文化融合、产品融合、市场共享、共同营销。市场共享之下,营销要同步进行。产品和文化要相互融合,不能搞同质化的东西,所以要一盘棋地规划。城市的发展、产业经济的布局,要通过顶层设计进行融合。
其次,要各自做出差异化的东西。我曾经在旅游学术界提出过一个概念,一个叫形象叠加,一个叫形象遮蔽。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要采取形象叠加的方式,共同把巴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起来,这是顶层设计上应该解决的问题。具体到每个景区怎么开发、每个度假区怎么开发、乡村怎么发展、城镇怎么发展等,就要走个性化道路。
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形地貌、区域条件、交通条件,成都和重庆做出不同的定位,做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这样一来就会形成叠加效应。










您目前使用的是【试用版】,很多功能受到限制!!如果试用此插件之后满意,对您产生了帮助,请购买正式版支持一下辛苦的开发者,插件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正式版用户的支持,优秀的应用得益于您的捐助,点击下面的链接去Discuz官方应用中心购买正式版永久授权


https://addon.dismall.com/?@csdn123com_todaynews.plugin
正式版后续更新升级免费,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71邕城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