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山王国”筑路记

[复制链接]

320

主题

320

帖子

9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8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10-26 11:3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西大石山区,苍山如海,峰际连天,号称 " 石山王国 "。千百年来,数百万群众因封闭深陷贫困。
要打开山门,必须与石山抗争。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在贫困山区全面铺开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一条条新修建的道路翻过山岭、穿过隧道、跨过深涧,把大山深处的村寨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
摆脱石山之困:" 出路 " 就是出山的路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镇境内的道路(2017 年 8 月 2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 天等 ",壮语里意为 " 耸立的石头 "。
地处桂西南的天等县到处都是 " 耸立的石头 ",全县国土面积近一半是石漠化区域。广西 54 个贫困县中,35 个县位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境内山岭纵横、沟壑遍布,历史上与天等有着同样的宿命。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境内的群山(8 月 26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长期以来,阻挡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正是石头。都安瑶族自治县石山占国土面积近九成。有的屯到公路干线直线距离不过一公里,但翻山越岭需要 1 个多小时。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深山里,有的地方 " 一里挂九梯 ",即 1 里山路要爬 9 个架在悬崖上的梯子。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境内的道路(5 月 24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天等县驮堪乡道念村立屯上百户群众居住的地方状如 " 锅底 ",好不容易从石缝里 " 抠 " 出几小块地,种出的粮食怎么也不够吃。
没有路,运输靠人挑马驮,再好的农特产品也出不去,果子熟了烂在树上,养肥的猪需要几个青壮年抬着出山,出栏的鸡鸭还没到市场就死掉不少,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通往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大崇村的十八道弯屯级路(8 月 26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大山的阻碍使群众求学求医困难重重,孩子上学需要走山路、翻山梁甚至爬悬梯,老人生病只能熬着。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保上村弄三屯村民陈朝堂妻子摔伤,几个年轻人抬着走了 1 个多小时山路,到医院时已错过抢救时机。
环江县下南乡下塘村上眉屯村民谭运日 50 年前到乡里赶过一次集,此后再也没下过山。去年,谭运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需要搬出大山,村民们用简易 " 轿子 " 将 91 岁的谭运日抬到山外,老人第一次坐上汽车,看到高楼、电视……
身处穷山恶水的干部群众认识到,封闭在山里永远没有希望," 出路 " 就是出山的路!几十年来,他们开山筑路,与石山抗争的故事可歌可泣。
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说,广西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根本改观,还是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以后,特别是近 5 年,国家在山区道路建设上政策支持力度之大、投资之多前所未有。
决胜石山之战:"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
" 天等不等天!"
从部队复员回乡的赵德清担任立屯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年,就带领村民开凿出山隧道,打坏了数不清的钢钎,一条 460 米长的隧道终于贯通。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工人在山间修路(8 月 26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在天等县山区采访,记者发现,当地隧道特别多,全县仅乡村道路上就有长长短短的隧道 60 多条。这些与大石山鏖战的印记,见证了人们 "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 的精神。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曾经到大化县七百弄山区考察,认为这里是 " 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近 5 年间,七百弄乡新建、升级硬化村屯道路 172 条共 266 公里,10 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路,随着交通条件改善,10 个贫困村已脱贫 6 个。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造业村,工程队负责人唐毓帅介绍当年为修建隧道被拆成几十块部件运进大山的拖拉机(8 月 27 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记者在都安县保安乡造业村筑路工地看到,工程队负责人唐毓帅正在指挥施工,轰鸣的挖掘机艰难掘进,全村最后 5 条屯级道路正在抢抓工期。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工人们在山间修路(8 月 26 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唐毓帅说,开山劈石修路,凿隧道最为困难。当年他带着村民将一台拖拉机拆成几十块部件,沿着羊肠小道搬进山,再组装起来,他们发誓要将拖拉机从隧道开出来。两年后,拖拉机从 305 米长的隧道开了出来。唐毓帅的入党宣誓仪式,正是在这条隧道口举行的。
2016 年年初,大化县深山区需修建的通屯道路还有 1300 多条,按照以往的进度,要 50 年才能完成。面对艰巨任务,全县进入 " 战时状态 ",明确每一条路的责任人和工程时限,历经 4 年奋战,在悬崖峭壁间新建、改造村屯道路 2300 多公里。


2019 年 6 月,都安县隆福乡大崇村龙布屯道路项目开工在即,乡里先后联系了 5 家施工单位,没有一个愿意接手。一个叫梁承警的当地人站了出来:" 这个活,就算一分钱不挣也接了!"
梁承警在山区长大,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修这条路的艰难,还是出乎他的预料。在高差 600 多米的石山上,公路转了十八道弯。为了赶工期,梁承警晚上常常睡在挖掘机里。乡党委书记覃志学几乎每天到工地现场,脸晒得黝黑,头发愈加花白。今年 4 月,路终于修通了。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说,石山筑路,在最后冲刺期间,广西各级干部和上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奋战在大石山区,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时不放松施工进度,最硬的 " 硬骨头 " 被一一啃下。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造业村,工程队负责人唐毓帅驾驶摩托车从自己参与修建的弄甘隧道驶出(8 月 27 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介绍,2016 年以来,广西累计投入 480 多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乡通等级硬化路、村村通硬化路,20 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路。一些贫困县过去 4 年多时间修建的道路里程,超过了以往 30 年的总和。
展望石山之变:美好生活迎面来
什么是美好生活?在山里人心中,这个概念曾经是模糊而遥远的。如今,一条条公路蜿蜒进山,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造业村弄甘隧道内部景象(8 月 27 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今年毛南族已整族脱贫。下南乡下塘村有一面 " 笑脸墙 ",上面是一张张群众的笑脸照。驻村第一书记谭召关说:" 群众的笑容发自内心深处。"
路修通后,建筑材料顺利运进山,大化县板升乡八好村今年 114 户危房改造项目已全部竣工。弄麻屯 57 岁的村民蒙金良回忆说,儿子结婚建新房时路还没通,水泥钢筋等靠马驮,3 年时间房子勉强建好了,马却累死了两匹,现在村里的新房像竹笋一样 " 冒 " 得飞快。
都安县隆福乡大崇村龙布屯公路通车那一天,瑶族群众自掏腰包买来鞭炮庆祝。贫困户蒙玉明的女儿在乡镇上初中,过去天未亮就背着书包和干粮出门,走 1 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公路边,现在只需 10 分钟。
不仅路通了,中国移动的 5G 信号也开通了。村民们发现,通过手机就能把当地土特产卖到大城市。蒙玉明感叹:" 原来生活还能这么过!"
远方的游客沿着公路进山,偏远落后的村屯成了网红打卡地。深圳一家企业前来投资建民宿,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不少村民到县城接受厨师、保安、服务员等技能培训后,实现家门口就业。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境内的道路(9 月 16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石山依然险峻,但再也阻隔不了群众脱贫的梦想。广西大石山区扶贫产业覆盖率达到 90% 以上,惠及数百万贫困人口。" 曾经因运输不便而滞销的砂糖橘、清水鸭等农产品,如今畅销全国。" 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杰兴说," 时代楷模 " 黄文秀生前奋斗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2019 年,广西大石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110 亿元,同比增长 7.3%。截至目前,224 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 1.3%。" 石山王国 " 穿越贫困奔向全面小康,一幅崭新画卷徐徐展开。
文字记者:王念、何伟、林凡诗
视频记者:杨驰、韦钦琉(报道员)
新媒体编辑:唐颢宸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新华社 文字编辑:刘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71邕城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