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戏院长首当编剧:我为何要把左联五烈士故事搬上话剧舞台

[复制链接]

315

主题

315

帖子

9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1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2-6 04:2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2 月 7 日,上戏实验剧院将上演大型原创话剧《前哨》,文学博士黄昌勇首次担任编剧。
话剧上演前夕,记者专访了该剧编剧、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


黄昌勇
1966 年出生,河南潢川人,文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中国剧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全球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上海戏剧学院全球城市 ( 上海 ) 文化观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
不曾忘却的纪念
《前哨》被设定在 2020 年。
一所艺术大学内,两位导演系研究生正在导师的指导下,排演一部写于 30 年前却未完成的剧本,力图再现左联五烈士的故事。
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推进,两位年轻人更加理解了 90 年前五位青年作家的人生选择,也解开了 30 年前剧本为何未能完成这一悬念。
嵌套式的戏中戏结构,为观众搭建起三个可以互相穿越、互相理解的时空:"90 年前,他们不肯顺流而下,用青春和信仰去解时代的镣铐。90 年后,我们追踪他们用鲜血拓下的足印,以初心召唤未来的征途。"
解放周末:您是文学博士,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志业,2010 年到上戏工作后,转入城市文化、文化产业、艺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真正作为一名编剧来写剧本,还是头一回吧?您是怎么会想到要写这个剧本的?
黄昌勇:《前哨》这个话剧的由来说起来复杂,实际上又很简单。
上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我在杭州大学中文系读硕士,跟随导师郑择魁先生研究 30 年代的左翼文学。1991 年,我来到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接到硕士生导师的一个任务:为左联五烈士写一部评传。为此,要把导师郑择魁、师兄彭耀春和我自己关于左联五烈士的研究成果全部汇集起来,由我执笔。
当时,为了写这部评传,我把五位作家的家乡都跑了一遍,能采访、调查的都采访、调查了,做了很多工作。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我对五烈士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等都非常熟悉。
2010 年我到上戏工作,虽然早年对戏剧的接触更多停留在文本,但到了上戏之后,就不能不关注舞台艺术。我看了很多戏,也陆续看了二十多部中外关于编剧的书,还翻了不少剧本,有了些积累。两年前,我萌生了把五烈士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的想法。


主创团队的年轻人们把《左联五烈士评传》找来看了又看,增进了对那段历史的认知,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资料图片
解放周末:据说,听说您准备写剧本后,来劝的朋友挺多?
黄昌勇:是的。就连最好的朋友都来劝我:别冒这个险,写砸了怎么办?还有人说,你弄个大纲,找专业的编剧来合作。提各种建议的都有。但我还是觉得非得自己写,不写不行。
去年 1 月 13 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夕,我们成立了剧本创意团队,开始讨论大纲,3 个月左右时间,前后 6 稿。等到 7 月下旬,我一个人到苏州闭关了两周,每天写 12 个小时,一鼓作气完成了两万多字的第一稿,后来又修改了 5 稿。
现在回过头来看,促使我一气呵成地完成剧本的,还是我自己的本心。一方面,我想写,更想写好。另一方面,因为曾经对这段历史、对相关的文本有过深入的研究,我对所有人物、素材已经熟烂于心。这为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解放周末:剧中,您是如何用当代视角呈现 90 年前那段革命历史的?
黄昌勇:我想,还是在五位青年在人生道路中一次次选择过程中展现,他们是如何对待友情、爱情、亲情的,又是如何对待家国情的。通过这一次次选择,告诉观众,他们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革命,绝对不是盲目的、冲动的,而是站在对国家、民族、人民负责任的信念上,抱着理想主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个戏有三层结构,分别是 20 世纪 30 年代、90 年代和 2020 年,互相交织,观察角度层次更多。2020 年的这条当代线,既有叙事的成分,也有评论的成分,它让当代青年和历史人物直接发生对话、直接产生联系,从而扩大红色题材的阐述角度和层次。
所以,我们的舞台上经常会出现打破时空的场景。比方说,殷夫与大哥告别这场雨中戏。诀别身为国民党军队高官的哥哥,此后 " 各走前途 " 的殷夫独自走在雨中。此时,90 年后的导演系研究生默默地撑了一把伞过去。没有任何语言,就是一个打破时空的对接。但观众一看就明白,这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召唤。


作家柔石、殷夫、李伟森、冯铿、胡也频分别由袁弘、杜光祎、刘鹏、谢承颖、顾鑫(左起)扮演。 排练花絮照
专注才能够出好东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五烈士牺牲 90 周年之际诞生的《前哨》,显然铭刻着强烈的使命感。
从成立剧本创意小组、讨论剧本大纲开始,《前哨》工作室中穿梭的师生始终紧张且忙碌。演出日益临近,导演和演员在排练厅内做最后一轮打磨,上戏实验剧院也已开始装台,5.1 声道的音响布置就绪……
编剧黄昌勇、导演马俊丰、艺术顾问田沁鑫、音乐总监许忠、视觉总监郑大圣、领衔主演袁弘、特邀主演王洛勇、海一天……集结了上戏乃至整个上海台前幕后的最强班底。
黄昌勇希望,这不是一部只演一轮几场的戏———希望经过打磨之后,它可以留下来、一演再演、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解放周末:能把那么多精兵强将集结到一起并不容易。如何确保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
黄昌勇:我要求大家必须专注,去掉浮躁,真的把这一次的创排当作艺术来做,而不是当作一个 " 活 " 来干。
这一次,我们对创作团队的要求很高。我和导演、舞台设计等主创有言在先,整个创作过程中,不允许接其他创作任务。结果,他们都做到了,不仅 " 泡 " 在这个戏里,而且天天加班加点。
解放周末:您为什么这么强调专注?
黄昌勇:只有专注才能够出好东西。
拿我们学校来说,1945 年成立之后,上戏为这个时代提供了很多精品力作,经常带作品进京演出,校内的演出也很受社会各界关注。近些年,我们对创作依然非常重视,但是,说真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象级作品还是少了点。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心里也很着急。我一直在思考:明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火热的时代,有着火热的生活,有这么丰富的题材,为什么我们的精品力作反而少了?


上月,迎来 75 周年校庆的上戏校园。 海沙尔 摄
解放周末:您找到原因了吗?
黄昌勇:我觉得一个最大的原因,是现在大家都有点浮躁,不能够静下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一部作品的创作中。一个作品从选题、立项到完成,往往就几个月,为长期而做的创作打算很少了。
第二个原因是,大家可能还是太功利了。很多创作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纯粹就是为了抢某个具体的时间节点,而不是做充分的准备,从内心出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创作。如果是后者,我相信,当一种积累或者情感在心底积蓄已久,创作的欲望喷薄而出,创作者本人一定能够感受到且十分珍视。通常,在那样一种情况下形成的创作,一定不会差。
我能想到的第三个原因是,舞台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需要 " 集团作战 " 的。" 集团作战 ",不仅仅指灯、服、道、效、化等多部门的合作,还应该包括方方面面。
所以,这次创作,我希望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不管最后能够达到什么层次," 三精 " 的追求在创作管理上会始终伴随。
解放周末:这一次,主创团队怎么想到请袁弘来演柔石?
黄昌勇:这个戏对演员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我们不一定要找明星、找流量,但一定要找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大家一致认为袁弘不错,正好袁弘也有档期。
从排练来看,袁弘确实很认真、很投入。他家在北京,为了演这部剧,最近一直都住在上海,太太也来了。我还看到,有些演员排练的时候还要看台词,袁弘很早就把剧本扔开、不用看了,说明他是下了功夫的。


宣传海报上列出的,只是整个演职人员名单的一部分,投射出主创团队的用心。 资料图片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柳森 曹静 文字编辑:柳森
文中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受访者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71邕城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